往日臭水塘 今日小公园丨鼎城区十美堂镇交通街社区堰塘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纪实
2023-08-14 15:51:37          来源:鼎城区融媒体中心 | 编辑:胡蔓 | 作者:胡蕾          浏览量:2171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8月14日讯(通讯员 胡蕾2022年,财政部与生态环境部联合启动农村黑臭水体试点工作,湖南省常德市是全国首批15个试点市之一,获中央治理资金2亿元,省级和地市配套2.15亿元。

作为“2022年首批中央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城市(常德)”项目支持的先行示范项目,常德市鼎城区十美堂镇交通街社区堰塘黑臭水体治理项目,经过黑臭水体治理,不仅堰塘的污染得到彻底治理,四周景观也得到美化,实现了社区“小公园”的民生工程功能,现已成为十美堂镇交通街社区的靓丽风景。

▲十美堂镇交通街社区堰塘黑臭水体治理前后对照


三大举措 科学治理

鼎城区十美堂镇交通街社区堰塘总面积为8000 m3,承接了周边100户未改厕居民直排的生活废水,由于没有与外部水系连通,且无人管理,项目实施前塘底粪渣堆积,水面垃圾四浮,且蚊蝇滋生,散发恶臭,引发了周边部分村民呼吸道疾病、眼部刺激、皮肤过敏等健康问题,严重影响周边村民正常生活。“面向堰塘窗不开,如无必要便绕行”,该堰塘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臭水塘”。

为完成交通街社区堰塘黑臭水体治理,市区各级各部门与村民通力协作,坚持“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态修复、水系联通”的思路,“系统综合、标本兼治、经济适用、利用优先、绿色安全”的原则,科学治理,成效明显且长效。

控源截污:阻断污染链条和切断污染源外源输入是堰塘黑臭水体控源截污的关键。交通街社区将堰塘周边居民生活废水进行系统管网收集,新建1座处理能力为30m3/d的“水解酸化+人工湿地”集中式污水处理站,并为无条件接入污水管网的村民配置分散式三级净化池处理生活废水。人工湿地采用“鸢尾花—菖蒲”阶梯搭配;鸢尾花期长,菖蒲为药用香料植物,两者搭配兼顾净化水质和清新空气的效果。该措施有效截断堰塘的外源污染物输入链条,是一项独具常德特色的,成熟的、易复制的、推广性强的堰塘黑臭水体治理措施。

▲集中式“水解酸化+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建设前后对照


清淤疏浚:废水中的粪渣与腐烂植物常年沉积在堰塘底部,形成了较厚的淤泥。淤泥中的有机质在厌氧微生物的持续作用下易释放氨气和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同时持续向水体中释放氮、磷等污染物。因此清除底部淤泥是保障黑臭水体治理成效的关键。交通街社区组织村民协同相关单位,对堰塘进行了全面清淤(清淤量12150 m3),有效消除了堰塘中“存量”污染物,保障黑臭水体治理成效;同时建设防渗池对淤泥进行干化处理,避免淤泥外运造成二次污染。

▲交通街社区堰塘淤泥清理工程


生态修复:堰塘边坡杂草丛生,有水土流失风险;新建生态连锁砖护岸,增设900m2生态浮岛、多处太阳能曝气机等,既对水体有效增氧,促进微生物好氧分解水中低浓度有机物,保证“长治久清”的治理效果;又起到美化环境、运维节能减排、降低后期养护费用的作用。

▲交通街社区堰塘生态修复措施


长治久清 群众满意

经过此次黑臭水体专项治理项目的实施,堰塘水质得到极高的提升。水质监测报告显示,水体水样恢复透明,溶解氧由1.5 mg/L恢复至4.42~6.39 mg/L,氨氮浓度由15.4 mg/L降至0.067~1.115 mg/L,低于国家地表水水质V类的标准限值。人工湿地的科学配置、生态浮岛的合理布置、生态护坡对边坡水土的有效保持,堰塘颠覆了过去发黑发臭的面貌。该项目还在整体工程配套设施及空间布局方面进行了景观美化设计,实现了水体清澈、景色宜人、资源得以有效利用等多方面的综合效益。

群众满意度调查评估结果显示,社区村民对该黑臭水体治理工程的满意度超过98%。交通街社区堰塘黑臭水体治理工程作为常德市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项目之一,体现了常德市在黑臭水体治理过程中坚持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结合的理念,以及强调黑臭水体治理的长期成效,做到“长治久清,人居和谐,百姓满意”的坚守。同时,在此次项目实施过程中,常德市统筹各方资源,积极探索群众参与机制,落实黑臭水体治理长期责任机制,旨在确保水体长期成效,避免公共资源浪费,贯彻“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目标,时刻维护党的光辉形象;为实现人居环境和谐,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强的对美好生活期望的目标不懈努力。

责编:胡蔓

一审:胡蔓

二审:刘宏远

三审:陈世杨

来源:鼎城区融媒体中心

鼎城新闻
最新资讯
我要报料

  下载APP